資訊導讀:目前,紡織企業(yè)決策者們想得最多最現(xiàn)實的是如何進一步降低成本,優(yōu)化企業(yè)內部資源,做強做實企業(yè)。不少企業(yè)家感慨地說:再也不能紡中低檔產品了,否則只有找死。
許昌裕豐紡織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繆定蜀
今年棉紡織企業(yè)發(fā)展又面臨嚴峻的考驗,然而不少企業(yè)用巨資購置的設備卻難以真正發(fā)揮作用,甚至遭受越來越大的成本壓力,先進的設備沒有做出一流 的產品,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作為一名富有經驗的紡織一線專家,許昌裕豐紡織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繆定蜀將近幾年在生產一線的所見所聞真實地寫了出來,對棉紡 設備本身的問題、市場推廣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棉紡企業(yè)在使用設備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中肯的總結歸納,希望能借此拋磚引玉,呼吁紡織同仁共同努力,促進 紡織強國的早日建立。
目前,紡織企業(yè)決策者們想得最多最現(xiàn)實的是如何進一步降低成本,優(yōu)化企業(yè)內部資源,做強做實企業(yè)。不少企業(yè)家感慨地說:再也不能紡中低檔產品 了,否則只有找死。那么,有了先進的設備是否就能紡出高品質的產品來?筆者所了解的普遍現(xiàn)象是:我國自“九五”發(fā)展規(guī)劃至今十幾年間耗資幾千億引進大量成 套棉紡設備及元器件,如清梳聯(lián)、自動絡筒、精梳機等,為何至今國內只有幾家具備生產高檔次、高品質的產品?究其原因,除了企業(yè)決策、市場及管理等原因外, 個人覺得這與急功近利思想滲透到相當部分決策者頭腦中,沒有下很大功夫與精力去落實如何消化吸收國外設備與器材精髓,從而造成資源浪費、成本加大有關。
紡機廠消化吸收引進設備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問題
磨合期通常指故障率及可靠性與質量穩(wěn)定性等主要指標,目前來看,國產設備裝機后磨合期高于進口機。國產機雖然取得長足的進步,但在設備穩(wěn)定性、 故障率等方面仍有不小差距。通常最初幾個月甚至半年內相比較進口機故障率仍偏高。清梳聯(lián)系統(tǒng),細紗長車與同類產品仍有不小差距。自動絡筒設備差距更大一 些。國外設備磨合期一般半個月,國內有些設備則可能幾個月甚至半年以上。
國產設備磨合期高于進口機的原因有幾點:
一是關鍵部件不過關。如國產梳棉機雖也采用懸式蓋板傳送帶,但關鍵部件齒形帶不耐磨,齒形帶凸釘不耐受力的沖擊,(國外機上在蓋板傳動系統(tǒng)設計 防凸釘斷裂裝置)只要蓋板未刷干凈或有積花就會造成蓋板拱起磞斷凸釘,而此凸釘斷后難以修復,造成生產停臺及材料成本消耗增加。
二是機械式地仿造國外設備上部件,未能真正弄清其作用與原理。比如梳棉機刷蓋板裝置刷輥托座即使刷輥軸調整至最低位置也不能接觸蓋板,使蓋板始 終刷不干凈。細紗自動落紗長車從504錠增加至1008錠,機械傳動扭矩力明顯加大,卻未在關鍵部件如羅拉托座與成型凸輪材質、熱處理及加工上下功夫,造 成上述部件很快磨損,其壽命可想而知,故障率也不言而喻。
三是設備開車性能不穩(wěn)定。例如某國產高產梳棉機對溫濕度較敏感,該機在春秋季節(jié)線速度可開160~170m/min(定量5克/米),但夏冬季 節(jié)即高溫高濕或低溫低濕(尤其下半夜)道夫速度一般為150m/min,且道夫側門必須打開補風,否則造成斷頭增加。其原因可能與道夫漏底采用鋼質罩板精 度不夠造成隔距達不到工藝要求及氣流干擾有關。四是與工藝上車配套的相關的技術不到位,使工藝不能真正長期穩(wěn)定上車。最典型的是梳棉機部件加工精度及安裝 精度達不到國際同類產品的標準,造成使用單位無法保證工藝精準與穩(wěn)定。
紡機設備推向市場中存在不正常現(xiàn)象
1、備件和器材以次充好
雖然通過引進設備消化吸收及創(chuàng)新取得了顯著進步,但國產紡機在迅猛發(fā)展的同時也出現(xiàn)競相壓價的局面。對一些高端的設備及器材,要保證設備所設計 的性能和要求,理應選購按國際采購標準的配件、器材與電子元器件。但筆者看到的是,部分紡機廠為了迎合紡織廠追求所謂“物美價廉”,不顧高端設備嚴格的標 準,配置一些以次充好的備件和器材。筆者親眼所見某廠細紗長車(帶自動落紗)配置的膠輥、膠圈僅4個月就無法用,高速錠子不到一年就磨損,甚至斷裂。前兩 年看到某廠在高產梳棉機上仍配置普通曲軌材質,不到一年磨損嚴重。錫林蓋板隔距無法保證,而同類產品特呂茨勒公司生產的曲軌是按FEM分析法作為改進基 準,利用曲軌斜度緩變,改用6點隔距進行調整。因此,希望機械廠與棉紡廠應更深入協(xié)調溝通,盡量避免高端設備配置中低檔部件或器材的不合理做法,棉紡廠在 價格上不要采取貨比三家、貪圖便宜的做法,從而影響整體使用性能及最佳效果的發(fā)揮。
2、有夸大設備功能的嫌疑
部分紡機廠利用使用廠追求設備高產高速降低成本的需求,一些紡機廠雙方交易時推出的產品說明書標注的速度與產量不是日常真正滿足各種生產質量和 條件下可用的,而是把實驗時達到最高速度作為使用廠期望長期穩(wěn)定的指標推銷,甚至夸大某些功能。筆者曾經對瑞士立達公司咨詢:“貴公司生產的號稱每分鐘 450嵌次的高產精梳機能否在實際生產過程達到設計各項指標,其使用壽命及穩(wěn)定性如何?”立達專業(yè)人員回答說,這個工作嵌次基本沒有水分,而且只有在這個 工作嵌次時生產質量有保障。筆者從江蘇華西紡織廠使用該機多年的實踐證明確實如此,生產的產品品質在國內名列前茅。事實上。立達紡機設備在中國市場聲譽及 口碑是有目共睹的。當然,棉紡廠也逐步摸清生產速度要考慮至少有20%以上水分余地。
[1][2][3]下一頁>>